• 236179阅读
  • 125回复

徐湖:话说老湖州系列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离线
等级
村计生主任
发帖
6087
银元
6194
好评
1375
在线
822 小时
注册
2017-01-01
登录
2023-02-24

敬佩徐老师的人文情怀和生活的态度。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22-03-08 13:55:55 举报
离线
等级
养猪专业户
发帖
1519
银元
2463
好评
168
在线
2568 小时
注册
2010-04-16
登录
2024-02-26

吉山地名的由

徐湖


  湖州城东,有一处区域,名“吉山”。

  吉山,顾名思义是吉祥之山,或是吉利之山。但自古以来,湖州城东是广袤无垠的水乡平原,纤陌纵横,漾荡河港交错。据明清诸多地方志书和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一些资料以及图录记载,城东除了东北的毗山、戴山,东面的蜀山、西余山、乌山、升山,东南的河口山、乔木山、沈长山等山外,附近并没有冠以吉山之名的山。只是在这块区域内,曾有过一座著名的道观。那么,吉山的地名是从何而来的呢?

  据有关志书介绍,在晋代咸康元年(335年),湖州城东一里的地方,建起了一座道观,原名已无从考查。到了唐代高宗时,这所道观与高宗封禅以泰山有了密切的联系。

  泰山为五岳(泰山、华山、恒山、衡山、嵩山)之尊,几千年来,我国的先人们视泰山为神灵之所,因此,历朝历代的许多帝王都到过泰山封神祭祀,以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国泰民安。

  公元665年(唐麟德二年)10月,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从洛阳出发,东封泰山。十二月至齐州(今济南),礼灵岩寺,月底到达泰山。高宗命先在山南筑封祀坛,山顶建登封坛,社首山建降禅坛。遂于次年(666年)正月在封祀坛祀昊天上帝,次日封玉册于岱顶登封坛,行禅于岱麓社首山。就在李治封禅之时的正月初一日,见日有重轮,认为是祥瑞之兆,于是,敕天下各郡置“重光观”一所。

  当时,湖州没有新建道观,而是将城东建于晋咸康元年的道观修葺一新后,挂上了“重光观”的匾额。后来,重光观又改为“冲真观”。据清乾隆《湖州府志》记载:“冲真观在府城东一里,晋咸康元年建。唐高宗麟德三年正月一日封泰山,日有重轮,敕天下各郡置重光观一所,遂以重光额。宋治平二年改今名,殿则有八角井,世传葛仙炼丹井。”

  由于泰山为东方之山,先人们认为东方是生命之源,希望和吉祥的象征,所以,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“万物孕育之所”的“神灵之宅”“吉祥之山”。而冲真观与唐高宗登泰山封神有关,赐以观额,又地处城东,就被看成是一座吉祥之观,道教又有“开山”之说,于是,便把那个地方俗称“吉山”,既含有冲真观重新开山之意,更含有吉祥之山的泰山之意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
  按史书介绍,当时的冲真观规模较大,也有别致的景观。明代长兴籍诗人,官至大理寺少卿的杨复游冲真观后写诗道:“乍到琳宫礼圣容,威仪显赫镇城东。地连流水周围绕,门接溪桥左右通。炼药仙翁来有迹,寻真道士去无踪。休言龙虎常卧伏,尚有神光耀太空。”

  斗转星移,沧海桑田,冲真观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,但吉山现已成为公认的地名,先后在那片原为田地、村野的区域里建起了以吉山冠名的吉山新村和一村、二村、三村、四村以及以吉山命名的道路等等,成为一处安居乐业的地方了。

《湖州日报》2022.3.18

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22-03-21 10:20:22 举报
离线
等级
村会计
发帖
3294
银元
3366
好评
10
在线
152 小时
注册
2022-03-01
登录
2024-04-28
此贴要顶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22-05-18 16:42:45 举报
离线
等级
养猪专业户
发帖
1519
银元
2463
好评
168
在线
2568 小时
注册
2010-04-16
登录
2024-02-26

六和庵今昔

徐湖

  湖城东门口的西侧,有一地块,在历史上,曾有一座庵堂,以佛法中的“身和同住,口和无诤,意和同悦,戒和同修,见和同解,利和同均”的六和(又称六和敬)而命名“六和庵”。

  六和庵始建年代不详。在清光绪八年(1882年),湖州著名藏书家、文人陆心源编纂的《归安县志》中记道:“六和庵,在仁寿铺,里人朱德正建并置田膳僧。国初顺治七年(1650年),僧宝轮重建,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,僧侣岩重修。”按此记载,从时间上来看,六和庵始建年代最晚也在明代。

  六和庵坐落在古城墙下,现在的环城南路内侧就是古城墙的墙基,在历史上,城墙下还有一条马弄。庵的西面是古时的教场(现为长运公司、供销公司宿舍等)。庵的东面连接古时的东门(迎春门),原有白墙湾、白墙弄和苏家巷,现建有湖州旅游大厦和南园小区。宋代时,有著名的建在荷池中的舞台;曾在宋高宗时,授户部尚书、尚书左丞、著名文学家叶梦得的族孙叶溥所建的叶氏园。宋代文人周密在《癸辛杂识》中记道:“叶氏园,石林左丞相族孙溥号克斋者所创,在城之东,多竹石之胜。”宋代诗人袁说友在游览叶氏园后,有诗记道:

  风月欲在眼,园林须傍家。
  峻嶒飞翠巘,飐洒舞绡花。

  门近山光入,堂深树影斜。
  犹将水西景,更为石林夸。

  六和庵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,并没有什么殊事可记。但到了明末清初时,受到了战火之灾。清顺治二年(1645年)六月初,清军就是在六和庵的地方搭云梯破城而攻入城中。清同治《湖州府志》记道:“大兵从六和庵外空地破城,守城兵连日疲弊,俱倒卧不起。黄志光等尚坐迎春门城楼调度,忽闻教场画角声,左右奔散……”六和庵遭受到了战火的毁圮,此后,就有了在清顺治7年、康熙37年的重建和重修。

  但随着时间的流失,六和庵在民国时又是破败不堪。新中国成立后,从城东到教场一带,除了有几户人家外,城墙脚下,遍地是桑树和菜地,成为部队的养马之处。在笔者童年时,曾有一天,在夕阳西下时,看见火红的阳光留恋在荒凉的城墙上,十多匹战马在悠闲地吃草,或仰起脖子嘶鸣一声,或奔跑撒欢。坐在城垛上的牧马战士,欢快地吹着口琴,那一幕情景,至今依然清晰地印在脑海里。

  上个世纪70年代末,浙江省航运公司湖州分公司(简称“湖航公司”)在六和庵地块上建造航运新村,从此,一些世世代代以船为家的“船老大”分到新房后,有了一个在岸上遮风避雨固定的家。后来,有关单位又在周边建造商铺,以方便附近居民的日常需求。

  1999年,在湖城东南的南墩兴建碧波苑、碧潮苑住宅小区。为了使市民出行方便,在茅安前的菜花泾港上架起“茅安前大桥”,并将茅安前路直跨环城南路,与建设路相通,六和庵的遗址便成为建设路的一段。当时,在路边还有一棵古树——枫杨树。树体通直粗壮,胸径约80厘米,树冠丰满开展,枝叶茂盛,每年四五月份开花、结果,一颗颗形似元宝的果实一串串地向下垂吊,被人们认为是吉祥之树,故俗称为“元宝树”。听老人传言,这棵枫杨树是六和庵的遗物,后来,在拓宽建设路时被移走。

  2年前,航运新村的地块被征用,房子拆除。如今,正在新建一座冠以“莲园”的住宅小区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一座新型的小区将出现在城东,为湖州这座具有近2300多年建制史的江南著名城市再增添一道亮色。

《湖州日报》2022.7.29
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22-07-30 21:21:49 举报
离线
等级
养猪专业户
发帖
1519
银元
2463
好评
168
在线
2568 小时
注册
2010-04-16
登录
2024-02-26

金婆弄小史

徐湖


    湖城仪凤桥,是一座家喻户晓的桥。桥南北向,跨市河(旧称“漕渎”)。桥北堍东连衣裳街,西接勤劳街(旧称“牛棚头”);桥南,西通小西街,东为金婆弄。

  据史书记载,金婆弄是一条有名的弄堂,在历史上曾建有多所楼房,其中,最有影响的有鱼脯楼、金婆楼、孝思道院和堵王府。

  鱼脯楼是金婆弄西口第一座楼,紧临仪凤桥,楼后是现在的市河。这座楼为历朝历代上贡鱼脯而得名,后来,因当时交通和保鲜技术的落后,经加工的鱼脯在运输途中常常变质腐烂,便取消了上贡之例,著名的鱼脯楼逐渐变为民居。明弘治《湖州府志》记载:“鱼脯楼:按旧志,在仪凤桥南堍东,昔岁贡鱼脯于此楼,修制后罢贡,为民居,今其地有鱼楼界尚存旧名。”

  在鱼脯楼的左侧,是一位姓金的老婆婆所开的酒楼。金婆心底善良,乐善好施,受到众人的称赞。她又好道术,常常与道士往来,谈道论术。清同治《湖州府志》记道:“金婆楼,在鱼脯楼东。金婆好道,遇异人得太乙养元之道,后尸解。”

  这里还有一个神话故事:

  传说,金婆开设酒楼后,由于她人缘好,酒肴价廉物美,每天是顾客盈门。有一天中午时分,一个衣着褴褛,自称口口道人的道士来到金婆酒楼乞讨酒肉。金婆不但没有一点冷眼轻视和怨言怠慢,反而是好酒好肉相待。一连三天,那个道士总是在中午时分出现在酒楼里,金婆也总是待至如宾。那天,口口道人酒足饭饱之后,将杯中的酒喝下一半,然后递给金婆道:“你如不嫌弃,就喝完这剩下的酒!”金婆不加思索,爽快地接过酒杯一饮而尽。她喝下后不但不醉,反而如醍醐灌顶,神清气爽。

  “好!我一连三天在此白吃白喝,你毫无冷眼相待,反而待如上宾。贫道无以为报,就授你太乙养元之道吧。”说完,就念起秘诀来。

  那道士念完秘诀,只见扬起一阵轻风,就没有了踪影。此时,金婆与众人方知遇到了异人,大家仔细推敲后,恍然大悟地说,两口相叠不就是一个吕字吗?原来,遇到了仙人吕洞宾了。

  金婆自从得了太乙养元之术,更加精进修炼,数年之后,殁而尸解。

  这个传说,到这里本该结束了,但好事者还不肯罢休。说是金婆去世后,湖州一位商人途经洞庭湖,遇到一位老婆婆,自称是湖州的金婆,还赠送了一只鞋子给他。那商人将信将疑,把那只鞋子寄回湖州,告诉家人是金婆死后所穿。众人都不信,大家来到金婆的墓前,挖开墓穴开棺一看,顿时,众人都睁大了眼睛,只见棺内空空如也,只有一只鞋子!一比较,正好是一对。从此,一传十,十传百,金婆的名声就越来越大了,她生前所居的地方,也就被称为金婆弄了。在清同治《湖州府志》里记载:“金婆垂两髻,当年苕水边。因缘久断绝,一朝遇回仙。”“青鞋曾寄同乡客,儿童尚解说奇踪。”明代寓居湖州的文人徐献忠在《吴兴掌故集》中亦这样记道:“金婆楼,在鱼脯之东。金婆好道,筑楼以居,遇异人得太乙养元之道,后因尸解。后有过洞庭湖者见之,以只履寄回,启棺验之相合。”

  这个神乎其神、荒诞的传说是当不了真的,但鱼脯楼和金婆开设的金婆酒楼,可以相信在历史上曾有过的。因为到了元代,在金婆楼的东面,原有一座房屋,是管伸所居,后其女婿和女儿在此重新建造了一座三开间的楼房,名“管公楼孝思道院”(简称管公楼)。建造这座楼不是别人,正是著名的一代书画家、文人赵孟頫。他建造这座楼,是为了祀奉岳父母的。清光绪年间,在陆心源编纂的《归安县志》中记载:“管公楼,在金婆楼之左,赵子昂夫人管氏奉先楼也,子昂有记。”赵孟頫在《管公楼孝思道院记》中这样写道:

  按吴兴志,管夷吾之后,有避地于此者,人因名其地曰“栖贤”,今乌程栖贤山是也。其裔散处郡邑,迄于今不绝,吾妻仲姬所自出也。仲姬名道昇,父讳伸,字直夫,倜傥好义,晚节益自憙,乡里称之曰“管公”。无丈夫子,仲姬所钟爱,至元廿六年归于我。皇庆元年,以余官二品封吴兴郡夫人。夏五月赐告还家,闲谓余曰:道昇先人没而无后,礼妇人内夫家而外父母家又不得祀公,岁时奉尝缺焉,此不能不重哀思者,每一念之未尝不涕横集而心欲折也。幸先人敝庐无恙,意即是建祠……吾咨其孝又善其处是也。得礼外意,遂用其言,为卜相其宜,创楼三间,以祠公及公之配周,凡材竹甓石,悉撤其旧而一新之。既成,使道士掌之,扁曰“孝思道院”……

  在鱼脯楼的弄口对面,现在的二轻大厦,原有一座深宅大院,是明朝天启年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,后任首辅,湖州南浔人朱国祯的住宅。清同治元年(1862年),太平天****队占领湖州后,此大院为太平军将领(堵王)黄文金的府第,又世称“堵王府”,太平军撤退湖州后又成为民居。此大院在后来的岁月里,虽经多次破坏,但其中一间面积为140余平方米的大厅,依然保留了下来。据有关资料介绍,大厅高7.35米,长12.28米,宽11.4米。梁架上雕有“吉祥”、“暗八仙”、缠枝牡丹、琴棋书画、仙禽、瑞兽等物。厅的前后装落地长窗,长窗板上刻有“凤采牡丹”、“鸳鸯戏水”、梅兰竹菊等图案,十分气派。1986年,在拓宽南街道路时,移建至原人民公园(今爱山广场)后的钱业会馆,古色古香的装饰至今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。

  清末后,金婆弄逐渐成为民居,充满了市井烟火气。1937年11月24日,日寇侵占湖州后,在城里大肆放火,金婆弄也不能幸免,据其时的报道,金婆弄火延至杨兴斋(商点),损失严重。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,有关部门在金婆弄利用大宅院开办湖州红棉厂,后遇火灾搬迁至城西。1992年至1994年,在建造金婆弄小区和苏家园小区时,对金婆弄进行了彻底改造,原先的石板路改为沥青路,狭长的弄堂拓宽为双车道,路两侧建多层商住楼,从此,金婆弄旧貌换新颜,但金婆弄这个地名依然沿用至今。

《湖州日报》2023.2.3



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23-02-05 21:09:19 举报
离线
等级
七级太湖渔民
发帖
580
银元
1140
好评
11
在线
864 小时
注册
2009-05-22
登录
2024-04-27

响应村委号召,支持好文章!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23-02-25 11:26:14 举报
快速回复
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,可以用”恢复数据”来恢复帖子内容
公告:如果您的回复没有立即显示,可能自动进入审核,一般5分钟左右会审核通过,请见谅!
 
上一个 下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