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36558阅读
  • 125回复

徐湖:话说老湖州系列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离线
等级
六级太湖渔民
发帖
459
银元
582
好评
144
在线
177 小时
注册
2011-07-24
登录
2023-06-15

抲驿西是不是就是捉蟋蟀啊?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09-04 21:26:29 举报
离线
等级
六级太湖渔民
发帖
459
银元
582
好评
144
在线
177 小时
注册
2011-07-24
登录
2023-06-15

摆渡?说来听听?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09-04 21:27:48 举报
离线
等级
村文书
发帖
1414
银元
720
好评
90
在线
1788 小时
注册
2011-07-12
登录
2024-05-04
此贴必须得火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10-02 14:39:41 举报
离线
等级
村文书
发帖
1414
银元
720
好评
90
在线
1788 小时
注册
2011-07-12
登录
2024-05-04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10-02 14:39:47 举报
离线
等级
村文书
发帖
1414
银元
720
好评
90
在线
1788 小时
注册
2011-07-12
登录
2024-05-04
此贴必须得火此贴必须得火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10-02 14:39:51 举报
离线
等级
村文书
发帖
1414
银元
720
好评
90
在线
1788 小时
注册
2011-07-12
登录
2024-05-04
此贴必须得火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10-02 14:43:50 举报
离线
等级
村文书
发帖
1414
银元
720
好评
90
在线
1788 小时
注册
2011-07-12
登录
2024-05-04
此贴必须得火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10-02 14:43:53 举报
离线
等级
禁止发言
发帖
199
银元
217
好评
19
在线
38 小时
注册
2011-09-13
登录
2014-08-14
用户被禁言,该主题自动屏蔽!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10-17 06:56:47 举报
离线
等级
养猪专业户
发帖
1519
银元
2463
好评
168
在线
2569 小时
注册
2010-04-16
登录
2024-05-07

黄龙山中探古迹

徐 湖

       梁贞明二年(916)的一天,太湖上空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,风雨交加。在湖畔的一座山中,一个古老的洞穴里,一条黄龙从山底腾空而起,随着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,留下了一个直径十丈许,深一百五十尺的竖洞。洞穴岩石“随龙势倾翻,歴録飞空,架竖离奇”。

       一千一百多年来,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,不但在民间代代口传,而且,还记录在湖州的一些地方史书里。这个古老的洞穴,在唐代以前,称“金井洞”,后因黄龙显现,故而改称“黄龙洞”。

       黄龙洞在湖州城北九公里,位于弁山的东北支峰黄龙山上。蜿蜒的山脉,由西而来,起起伏伏,到了这里,便形成了恰如一条苍翠的巨龙,俯瞰着碧波万顷,烟波浩渺的太湖。山中有黄龙洞,山势又如巨龙,把山称作黄龙山是再也恰当不过了。

       初夏的一天,去小梅口看望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,便顺道驱车来到黄龙山,不过,这次不再是少年时怀着好奇又有点害怕的心情去探视黄龙洞,而是想串连起千年以来的一些历史信息。

       来到黄龙洞前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“黄龙洞”三个遒劲的大字,史传是北宋诗人、书法家黄庭坚的手笔。旁边还有一些石刻,据清乾隆时刊印,由湖州乌程文人姜虬绿所纂的《金井志》中记载,北宋大文豪苏东坡;为苏东坡当副手、湖州通判代知州事的祖无颇及杨景略、彭敏行、陈师锡;宋代著名的画家周弼和高僧空相、守辉;南宋时,官至刑部尚书的程公许;曾任湖州知府,后官至兵部尚书的刘天和以及明崇祯时的湖州文人毕星、闵君常、罗粲如、李素如;清乾隆时的潘笠亭、潘散晆……他们在游历黄龙洞后,都留下了石刻。然而,因年代久远,有些还能辨别,有些已漫漶不清,而有些已荡然无存了。他们的题字,我们只能在有关的史书中找到原文了。

       传说,那条腾空而起的黄龙,平时蛰伏在洞里,每当遇到干旱或洪涝,只要到黄龙洞向黄龙烧香祈祷,往往灵验。这在封建时代里,就成了一件头等大事。于是,在宋熙宁六年(1073),在洞的西面建起了“龙神庙”,元丰三年(1080)赐额“显利侯”。有了庙宇,便有了隆重的祭拜活动,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,是民间传说的分龙日。那天,湖州地方上的大小官员都要到龙神庙祭拜,可以想象规模巨大,场面隆重。在这些官员中,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名人,自宋至清代,据案可查的有孙觉、苏东坡、李常、王十朋、吴绮……他们率僚属浩浩荡荡来到龙神庙。为了表示对黄龙的尊敬,他们不辞劳累,出湖州城北,移舟、徒步上山,神色庄重,敬香颂文。还有历代一些著名的儒官和文人雅士,如秦观、赵孟頫、张羽、刘麟、顾应祥、徐献忠、唐枢、李令晳、陆心源、钮福皆……他们都曾涉足过黄龙山,并留下了许多千古不朽的诗文。特别是陆心源和钮福皆等人,他们看到在清同治初再次毁圮的黄龙神庙后,于十年(1871)呈请重建。屈指算来,也仅事隔一百四十年。

       元丰二年(1079),苏东坡任湖州知州不久,时值梅雨季节,“吴兴连月雨,釜甑生鱼蛙。”他率官员来到龙神庙“寄语洞中龙,睡味岂不嘉”,他希望“雨师少弭节,雷师亦停挝”,天空早日放晴,使“农夫免菜色,龙亦饱豚豭”,一腔忧民之情溢于言表。而赵孟頫在《祷雨龙洞山》中写到“神物此渊潜,愆阳有祈祝。风漓惭善教,吏懦耻厚禄。”黄龙潜伏在洞里,应该心诚祭拜,可现在有些官员渐渐地不当一回事了,这些官员应该为自己获取的丰厚俸禄感到羞耻。这在崇尚迷信的封建社会里,对一个维护封建统治制度的高官,自己也是尊佛崇道的赵孟頫来说,他还能说什么呢?

       黄龙山中除了龙神庙,还先后建起诸多宫殿。洞西北,在明神庙初建有三茅宫、二茅宫和一茅宫;在山东南,自黄龙现世后,就建起了祥应宫;在洞西北,建有真武殿;为纪念苏轼,建有东坡先生祠;在山顶,还建有问水亭,而这些都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。

       黄龙洞周围不但有题名石刻,还有美丽的风景,有丈人峰、灵威峰、龙睛石、游云壁、崩崖、寓仙岩、秘岩、丹宝、飞宝、螘旋室、云簷、千尺柱。山南有雨花屏、通仙巷、说法坛、镇衣石、不涸源、一线泉、鹤粮田。居住在黄龙山达十二年之久的姜虬绿还分别把这些景致冠于“洞山八景”和“金井八景”,从而,让后人得于一窥。

        游览了黄龙洞,我们登上了山顶。站在蓝天白云下,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太湖,远处是水天一色,眼前是碧波万顷,水鸟在自由地飞翔,渔船点点,七十二峰隐约可见……望着眼前的美景,呼吸着带有经水洗涤后的阵阵凉风,顿感爽心悦目。

       黄龙洞不是孤独的,在山之阴,有螺洞,在山的东北,有天生洞,三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。那天,因时间仓促,匆匆上山,又匆匆下山,不过,我们从山项下来时,还是去看了看黄龙宫,按志书记载,黄龙宫应该就是历史上的螺宫,又称仙人洞。这个大型的天然溶洞在沉默了很长的历史时间之后,于1966年被人们发现,一时轰动了湖城。

       记得有一天,我和几位朋友说服了看洞的老者,举着自制的火把,小心翼翼地进洞探秘,洞门不及五尺,入洞数步,便登攀过一堵岩石后,顿时,眼前豁然开朗,在微弱的火光里,只见很大的一个石室,悬挂着、生长着长长短短、粗细不一的钟乳石,敲之,便发出叮叮咚咚悦耳的天籁之声。在寂静中,我们还能听到远处有流水的声音……曾听人说螺洞与黄龙洞相通,还极可能与太湖相连。洞很深,又很大,显得有点阴森恐怖,让人毛骨悚然。我们这些少年是再也不敢深入了,便逃也似地退回洞外。

       后来,听说黄龙宫开发了,声名开始大振,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还摄制了纪录片《响石》。那时,还只能与收音机为伴,北京、上海、浙江等地的人民广播电台都播放过这种响石音乐,记得有“东方红”、“紫竹调”、“钟鼓齐鸣”等。《人民日报·海外版》、《光明日报》,《文汇报》,《浙江日报》等报纸也都作了宣传报道。再后来,听说因开矿取石,开发黄龙宫的工作停止了,再后来,听说湖州的四方技术经贸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又要开发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来一去地说道,时间已跨越了四十余年。那天,我们去时,只见洞口的铁门紧闭,连个人影也找不到,不知洞里开发得如何了?史传,黄龙宫可能与黄龙洞相通,如是,那将带给游客们是何等的惊喜!

        带着一丝遗憾的心情,我们走下山来。坐在车上,我侧目眺望渐渐远去的黄龙山,心里不由浮起一股莫名的惆怅……

《湖州日报》2011。11。25。  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11-25 11:46:36 举报
离线
等级
种菜行家
发帖
1013
银元
2575
好评
31
在线
1534 小时
注册
2007-10-14
登录
2022-12-12
有照片更好了,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更直观地了解湖州的历史
IP: 浙江   发表于: 2011-11-25 16:35:35 举报
快速回复
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,再选择上传
公告:如果您的回复没有立即显示,可能自动进入审核,一般5分钟左右会审核通过,请见谅!
 
上一个 下一个